關于舉辦第七期《科學社會主義前沿問題研究》 研究生課程沙龍的通知

發布者:3044am永利集团發布時間:2025-05-26浏覽次數:64

為系統性地促進研究生學術素養的全面發展,增強研究生從經典文獻中提煉思想精髓、洞察學科前沿趨勢的能力,錘煉研究生卓越思維能力以及提升研究生專業素養,3044am永利集团特依托研究生專業課程《科學社會主義前沿問題研究》開展系列研究生學術活動,并定于近期開展第7期研究生課程沙龍。具體事項如下:

一、活動形式

經典文獻研讀

二、活動主題

從《保衛馬克思》看科學社會主義向何處去?

三、活動時間

2025529日(星期四)  19:0020:30

四、活動地點

3044am永利集团會議室(人文樓21B207

五、參與人員

課程負責人、點評嘉賓,3044am永利集团馬克思主義原理專業24級碩士研究生及感興趣的師生

六、分享人及研讀内容

李炎澤  保衛還是背離?試析《保衛馬克思》的寫作背景

王麒皓  為何保衛?試論《保衛馬克思》中的核心觀點

張瀚文  如何保衛?從《保衛馬克思》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分析方法

    “回歸馬克思”:淺析《保衛馬克思》中極端捍衛

    “推進馬克思”:試論《保衛馬克思》的當代啟示

七、點評嘉賓

    湖北美術學院副教授 

張耀天  3044am永利集团副教授

            3044am永利集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研室主任          

八、主持人

    《科學社會主義前沿問題研究》課程負責人

         3044am永利集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九、注意事項

請參與人員提前15分鐘到達現場,遵守會場紀律,活動期間将手機等通訊工具調成振動或關機狀态。

 

 

3044am永利集团

人民政協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研究基地

2025526

張培,湖北美術學院副教授,2010年于華中科技大學獲哲學博士,師從歐陽康先生、鄧曉芒先生、陳江進先生,治學海德格爾及西方馬克思主義方向。先後參與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級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0餘項。


張耀天,哲學博士、博士後,碩士生導師。3044am永利集团副教授、3044am永利集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研室主任、湖北省中青年理論家、省宣講團團員、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華中政治倫理學學會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主持省級社科基金2項,參加國家重大社科基金項目多項,發表論文100餘篇,著作2部,計200萬字。

文獻簡介

《保衛馬克思》是法國哲學家路易·阿爾都塞創作的哲學著作。阿爾都塞是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代表,《保衛馬克思》是他的成名作。該書收集了作者19601965年間發表的8篇文章,是一部論文集。附錄《論青年馬克思的演變》作于1970年。該書主要包括費爾巴哈的“哲學宣言”、論青年馬克思、矛盾與多元決定、關于唯物辯證法、馬克思主義和人道主義等。收集的8篇論文圍繞一個共同主題展開:反對對馬克思主義作人道主義的解釋,恢複作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的本來面目。

就馬克思哲學研究而言,阿爾都塞這本書最著名的一個觀點是,他認為在馬克思思想形成過程中存在一個“斷裂”,且斷裂具體就發生在1857年,由此造成了馬克思青年時期的著作和成熟時期的著作之間有着顯著的差異:前者是“人本主義的”,後者是“科學的”;前者雖然不乏“神來之筆”,但終究隻是後者的“先聲”或“草圖”而已。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首次問世,激起了法國左翼理論家的研究興趣。青年馬克思的人本主義立場與存在主義的親緣性,使得二者迅速結合并發展出以薩特為代表的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流派。蘇共二十大以來,法國乃至歐洲知識界興起了一股反蘇聯教條主義的理論風潮。此處的教條主義,阿爾都塞總結道:“用一句挖苦的話來概括,那時隻是漫無邊際地揮舞‘要麼是資産階級科學,要麼是無産階級科學’這面大旗。這個極左公式本是波格丹諾夫和無産階級文化派的口号。”可以說,反撥僵化思想所注入的曆史動能,使得人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直到五十年代末期依然占據着左翼理論的主導地位。

《保衛馬克思》就是上述的曆史情形中誕生的,在序言中,阿爾都塞批評道:“我們甚至沒有讀過馬克思成熟時期的著作,因為我們太熱衷于在馬克思青年時期著作的意識形态火焰裡重新發現自己熾烈的熱情。”他指認道,要想走出“法蘭西貧困”的困局,建立起認識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的概念群,離不開馬丁·雅克的問題式和巴拉什的斷裂論。經由總問題轉換和認識論斷裂所鑄造出的理論域,将文本重心放置在《德意志意識形态》《資本論》等斷裂期和成熟期的著作,從而有别于以青年馬克思為旗幟,尤其以《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為核心的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

在阿爾都塞看來,要保衛馬克思的科學性,勢必要避免對唯物辯證法進行經濟決定論或還原主義式的意識形态化理解,後者将一切曆史動因追溯至簡單的經濟基礎或生産力之上,并通過該公式化的機械表達進行政治實踐。更具體來說,對辯證法的理解,尤其是對矛盾的理解,就能體現出黑格爾意識形态化的矛盾觀和馬克思主義科學的矛盾觀之間的理論歧見。